釉藥種類    釉藥專訪

繽紛多彩的釉藥∼藝師鄭明展專訪

一、交趾陶釉緣起

交趾陶在我國陶瓷正史裡並不見詳細記載。現今大多數人認為因大陸廣東五嶺以南古名「交趾」,故日本人命其名為「交趾燒」。其源自唐三彩,發展至清道光咸豐年間的多彩陶,由廣東陶匠傳入臺灣,原屬中國南方、福建、廣東名窯體系,專門燒造一種用於建築或寺廟、宗祠、富宅的裝飾低溫多彩陶。而臺灣交趾陶開山祖葉王,因其作品具有「傳神、寫實、生動、詼諧」等特色,釉色奇幻,色彩艷麗,光澤奪目,恍如琥珀、翡翠,精巧絕倫,更被譽為「臺灣絕技」。而早期原材料熔塊釉由廣東進口,後來因釉料的取得不易,老師傅們就以臺灣本地所產的材料自行煉置調配熔塊,以致在色系上與廣東的熔塊色系有所差別,而形成如今臺灣交趾陶自有的地方色系。而今日臺灣有其交趾陶的蓬勃發展,皆歸功於林添木老師早年得自於黃得意的釉法,是葉王生前所用即將失傳的「秘笈古法」,再研究試驗,傳承給門下弟子,成為現今嘉義交趾陶藝釉法之根本。


二、交趾陶製釉過程

(原料調配-生釉-煮釉-熔塊釉-研磨-熟釉)交趾陶釉藥是取自各種金屬與自然礦石粉的合成。因各氧化金屬以氧化氣氛焙燒後,會呈現某種固有的色澤。如氧化鐵成黃褐色,氧化銅成青綠色,氧化鈷成藍色、、、等發色劑和各種礦石粉、高嶺土等基礎釉,以鉛為助熔劑,依各種比例調配混和,再慢慢以少量放入坩堝內燒煮,約攝氏900度左右,使其完全融熔,待冷卻後即成為熔塊釉,然後再搗碎磨成細粉方可使用。製釉過程煩複、耗時,但其優點為較穩定安全。其基本釉色有:透明色〈白色〉、古黃、明黃、濃綠、海碧、寶藍、紅豆紫、胭脂紅、黑色、翡翠綠等十色。然而依個人所需依此基本釉色加減另可調配到數十種釉色。


三、交趾陶釉特色

1.交趾陶製作大多以徒手與自製工具塑造,題材豐富,造型多樣並滲雜捏麵的手法,施以細緻的紋飾、吉祥圖案,上釉搭配交趾陶豐富的釉彩,作品燒成後,因交趾釉層清徹透明,黃色有「琥珀」般的質感,綠色如碧玉、翡翠,藍色有藍寶石般的色澤,紫如紫晶,紅如胭脂等,色澤高雅美麗,脫俗及寶石般的質感,此集塑造、繪畫、燒陶技術於一體仍保留傳統優點,並開創出新風格的交趾陶,為臺灣民間最具本土特色的藝術品。

2.開片:亦稱冰裂紋。陶瓷釉面的一種自然開裂現象,因柸體與釉膨脹係數不同,焙燒後冷卻時釉層收縮牽大所致,原是陶瓷器燒製中的缺點,但人們有意利用開裂的規律製造開釉片,卻也不失為交趾陶的另一特殊裝飾及特色。